护理学院《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发布时间:2024-03-25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医学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

开课学院:护理学院                                 制作人:李缘媛

课程名称

医学心理学

授课对象所属专业

医学各专业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

开课年级

本科三、四年级

课程性质

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

24学时

 

一、课程简介

医学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探索心理和生理如何相互作用影响健康与疾病。该课程通常覆盖以下几个关键领域:

1.基础心理学概念:介绍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如认知、情绪、人格和社会行为,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影响健康。

2.应对与应激管理:探讨个体如何应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挑战,以及应对策略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3.心理评估: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各种心理测试和评估工具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以及如何将评估结果应用于临床实践

4.行为健康干预: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技巧、心理教育等方法,旨在帮助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和管理症状。

课程适合医学专业的学生,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并促进患者的整体健康。

二、案例基本信息

1.案例名称:心若阳光,何惧悲伤——心理应激与心身疾病

2.对应章节:第五章第一节

3.课程讲次2

三、案例教学目标

课程知识目标:

课程目标1:具有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整体分析问题的意识,以患者为中心,客观、专业、平等、关爱地看待身心、心理疾病患者。

课程目标2:能够初步运用心理评估和心理干预的常见方法对不同患者的基本心理需要及常见临床心理问题进行评估和干预。

课程目标3: 了解常见心理应激和心理障碍的心理特点和诊疗要点。

思政育人目标:

思政育人目标1:运用案例引发学生思考:医学人文关怀意识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职业责任感。

思政育人目标2: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应对挑战的自信心,以及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同理心。

思政育人目标3:鼓励在遇到心理困扰时主动寻求专业帮助,打破关于心理疾病的社会污名。

四、案例主要内容

1.案例一:张先生是一名银行职员,长期以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每天面对繁重的业务和严苛的业绩要求,他经常加班到深夜。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先生开始感到持续的疲劳、失眠、缺乏兴趣,并伴有消极思维。起初他以为只是暂时的过劳,但症状并未缓解。最终,他被诊断为抑郁症,这是由于长期的心理应激未得到有效管理而逐渐累积导致的结果。

2.案例二:李小姐在大学中因为与室友的关系紧张而遭受持续的心理应激。室友间的不断冲突和误解使她感到极度焦虑和不安,她开始回避社交场合,害怕与人互动。这种应激状态持续发展,导致她出现了焦虑症的典型症状,如心悸、出汗和恐慌发作。通过心理咨询和治疗,李小姐逐步学会了应对技巧,并重建了自信和社交能力。

3.案例三:赵同学是一名高中生,面临着高考的巨大压力。长时间的学习和备考使他感到极度疲惫和压抑,他开始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问题。随着考试日期的临近,赵同学的心理应激达到顶点,最终导致情绪崩溃和严重的焦虑抑郁状态。这一案例反映了学业压力如何转化为心理疾病,突显了适时寻求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五、案例教学设计

1.引入

简短介绍话题和案例教学的目的,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兴趣,询问他们是否感受到过心理应激,或者是否就发生在自己身上。

2.案例呈现

使用多媒体展示上述案例情境。

3.小组讨论与情景剧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案例中的不同问题或角色,让他们自己带入角色中,提问这个时候的自己会怎么做怎么应对。每个小组讨论问题的原因、可能的后果以及应对策略。

4.全体分享

各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并且引导全班进行更广泛的讨论,比较不同小组的观点和建议。

5.总结与反馈

总结讨论的要点和学到的应对策,分发问卷调查或反馈表,收集学生对案例教学的评价和建议。

六、教学反思

1)通过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情景剧成效和反馈问卷来评估教学效果。

2)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未来的教学设计和内容。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护理学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