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传承红色基因,红细胞在行动”,九江学院护理学院“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前往赤湖游击队纪念馆参观学习。这次学习既是“红细胞”们在“三下乡”暑期大学生服务实践活动中的一小站,更是培养爱国情怀,实践报国之行的一大步。
“干革命赤胆忠心回顾赤松赤子无辜流赤血,为人民青春壮烈书铭青史青云有志震青天。”灰墙黑瓦,庄重肃穆的赤湖游击队指挥部旧址大门口悬挂着这样一副楹联。护理学院的“红细胞”们默默念诵着,听讲解员将这幅铿锵楹联背后的感人故事娓娓道来。
20世纪20年代末,赣北大地上相继发动了“阳新暴动”、“星子暴动”、“港口暴动”等一系列暴动,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护理学院“红细胞”志愿服务队追赶着箫韵余音,循历史轨迹而来,在长江南岸,赤湖之畔找到了赤湖游击队,在聆听赤湖游击队的故事中体悟红色精神。
1929年11月,中共九江县委在港口暴动骨干队伍基础上成立了赤湖游击队。这支建立之初仅有40余人,30条枪的游击队依托港汊纵横,芦苇丛生的有利地形,在赤湖芦苇丛中开展一系列革命斗争活动,一度发展到有200余名战士,100多条长枪。他们让赤湖一带的敌人闻风丧胆,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嚣张气焰。
赤湖游击队将一队之价值与全国军事形势发展紧密相连,将长江沿岸,赤湖一带作战开展得如火如荼。呼应江北鄂东南根据地,控制长江,切断敌人水上交通咽喉,震撼鼓舞了“红细胞”们。“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敌我力量可谓寸木岑楼,可赤湖游击队不仅没有被困难打倒,反而打出了气势,打出了威风,让敌人闻风丧胆。这既是因为他们是有血性,有志气的中国军人,更因为他们每个人心中都装着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宣传展示栏前,一名“红细胞”发出了这样的感慨。战争年代,家国情怀是“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的无畏;和平时期,家国情怀是让个体价值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紧相依,在赓续精神血脉,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的无悔。
站在赤湖根据地革命英烈名录前,“红细胞”们坚定地说:我们要像赤湖游击队一样,不怕艰苦,英勇战斗。疫情来了,我们要到战“疫”的第一线去,为护理事业不断奉献,不断奋斗。
赤湖游击队可查牺牲者37人,全部登记在革命英烈名录上。风吹芦花千朵雪,水击湖面万曾波。在这片芦苇丛里,赤湖游击队员们舍生忘死,留下了无数精彩故事。他们集智“打报呈”,从县衙监狱救出五十多位被捕同志;夜袭缉私局,击毙缉私局队长,拔掉了危害游击队和革命群众的毒钉。昔日激战的惊心动魄已不可追,赤湖游击队荡气回肠的故事却在“红细胞”们心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让他们对游击队员们的传奇心驰神往。在讲解员的指导下,“红细胞”们学会了唱赤湖游击队的歌谣。“赤湖鱼,莲子汤,烤烧饼,味道香,餐餐吃得精光光。芦苇草来软又黄……”歌声让时光倒流回了北风大雪,芦苇盖被的岁月。赤湖游击队歌谣中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让“红细胞”们心潮澎湃,又被他们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在亲身体验,亲临实践中激发青年学生的爱国热情,在崇拜革命榜样,向往革命壮举中深种青年学生的红色基因。护理学院“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在这次近距离了解红色革命历史的赤湖之行中树立了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主动的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实践者。
“传承红色基因,红细胞在行动。”“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在赤湖游击队纪念馆的纪念册上留下了这样的誓言。赤心碧血铭青史,湖江一色铸丰碑。赤湖游击队的精神深深感动着、鼓舞着小“红细胞”们。此行作为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活动,以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方式,点燃了“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小“红细胞”们心头的报国之火,点亮了指引报国之路的一盏明灯。赓续历史的接力棒,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担时代之责,身着白衣,奉献护理,服务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跑出护理学院学子的最好成绩。
临别之际,“红细胞”们在赤湖游击队曾驾驶的小船旁合影。“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誓言铿铿锵锵,游响停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积极传承红色基因,护理学院“红细胞”志愿服务队必将踔厉奋发,奋楫扬帆,勇毅前进。